2018-09-30 15:27:22作者:网络来源:ChinaZ

  正如你所说的,现在国内对多动症的诊断有很多误区,因此,我也再三强调,多动症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来确诊,而不是靠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判断。但是,总要相信多动症的专家吧?这些专家肯定是有的,包括rab妈妈也提到了一个。之所以我不列举出来,是为了免于有做广告的嫌疑。除非家长要求,否则我不宜主动提起他们的名字和医院。

  你提到的两点情况非常重要,厘清这两点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增加大众对ADHD的了解。

  关于第一点“六岁前不能诊断多动症”,可能由于您并非这方面的医生,因此表述不够准确,准确的表述应该是“6岁以前一般不作出对多动症的确诊意见”。这既不是“六岁前不能诊断多动症”,也不是“六岁前的孩子没有多动症”。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六岁以前还有各种各样属于幼儿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不少难以和ADHD的特征区别开。另外,6岁以前孩子的行为规范还有不成型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行为的进步,也许会有较大的改变,这些都会造成诊断困难。为了避免把正常的调皮孩子误诊为ADHD,国内医院对不足6岁的儿童,即使是确实满足诊断标准的,一般也不会作出“有多动症”的诊断意见,而是以“有多动倾向”的表述方式结束诊断。这种不给予确诊意见的做法,既是为了避免误诊,也是医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我在2楼提供的快速诊断表,也强调了是“针对六岁以上儿童的ADHD快速诊断表”。这个年龄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也是我向来坚持的。

  但是话说两头。“6岁以前一般不作出对多动症的确诊意见”,并不是代表ADHD在6岁以下的孩子中不存在,只是医生基于前面提到过的原因,不会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多动症给出明确的意见。矛盾的是,从目前看,影响ADHD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有:儿童个人素质、疾病程度和持续时间、早期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态度、治疗情况、环境因素。 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当前的治疗体系特别强调对ADHD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但是在国内的实际操作,却是起码6岁前不给出确诊意见——很矛盾的一个事情,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我在这里就不再多加评论了。

注意力涣散和多动症的区别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点,涉及的内容较多,我在下面逐一予以说明我的认识和看法。欢迎rab妈妈将我的意见转达给你认识的ADHD方面的专家,无论他们如何评论,希望能够在后面反馈。

  1、关于“有专家问我,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差,一般连最喜欢的电视和游戏吸引他们的时间都不会超过5-10分钟,你孩子做哪一件事能超过30分钟吗?”

  这个专家的见解令我非常困惑,因为这个说法和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好像是完全不符的。以下说法你可以在很多关于ADHD的科研论文,或者公开发行的科普读物、医疗指导性书籍中看到:“很多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可以对正确的任务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但不能持续很长。不过,虽然多动症少年注意力集中困难,但在强大动机的驱动下或对特别感兴趣的情境,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如在看自已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玩电脑游戏,则非常专注。”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向您说出这么一个和ADHD的基本常识不相符的说法,确实很让人困惑。

  2、关于“我至今深记一位儿科教授的话:你儿子不是多动症,如果是的话,他现在应该爬到我的办公桌台面上来了。”

  我无法推断这段话到底是一种比喻,还是一种很正规的阐述。ADHD患儿的家长都深切地体会到,多动症的孩子有多种表现多动的方式,不一定是爬到办公桌台面,也许是当着医生的面就大剌剌地拿起听诊器或者其他一些不该动的东西开始玩弄,也可能是在家长和医生讨论的时候,在整个诊室里东摸摸,西翻翻,还有可能就坐在妈妈的怀里玩自己的手指头或者脚丫子,然后再扯扯妈妈的头发、摸摸妈妈的下巴……总之,不可能只是爬到台面上这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这段话不应该是一种很正规的阐述,而是一种比喻。如果这段话是一种比喻,那么也就是说,您的孩子完全没有无法控制的多动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居然符合“多动与冲动行为症状”9项中的至少7项,这很让人困惑。我很有兴趣想知道,他符合哪7项,或者说,他不符合哪2项。当然,也不排除那位儿科教授确实是以正规阐述的方式说出这段话的。如果是那样,我很有兴趣知道,那位“儿科教授”是哪个专科的教授?若非专攻,很多医疗工作者和普通人一样对ADHD了解有限,比如您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关于你孩子目前的状态。

  这里,有两个问题请rab妈妈注意。一是有ADHD的孩子,并不是都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难以接受的负面影响,即使有影响,也不一定在所有领域都有影响。我熟悉的一个ADHD孩子,非常喜欢美术、国际象棋和模型积木。学校的老师主动要求他加入美术特长班学习,而且多次夸奖他的作品;他的国际象棋曾经在三个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同年龄组比赛中取得前16名,每次参赛的选手少则数十人,多则两百人;他做木质模型的能力几乎是天生的,在看了成品图形后,可以不看指导说明,自己拼好一个很复杂的木质模型。但是他的ADHD是广东省多动症方面数得出名字的专家教授中的一位确诊的,在此之前,还经过了另外一位比较出名的医生的确诊。就我所了解的知识,极少数特别聪慧的多动症儿童,有机会以过人的智力水平和个人能力应付许多注意力难以集中时产生的难题,包括类似下棋和画画这样的事情。事实上,ADHD患者成人后确实有在艺术方面成功的较高比例,这是许多ADHD儿童的天赋之一。因此,我想提出一种可能——您的孩子也许真的有ADHD,但是他有超强的智力水平,这让他在许多方面学习轻松、表现出众。如果是那样,恭喜你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您个人对孩子的评价问题,以及对孩子日常行为的性质的认识问题。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作为一个专家,向您说出与ADHD基本常识不符的意见是件令人非常困惑的事情;另外,如果那位儿科教授确实给出了一段比喻,也就是说您的孩子没有任何多动表现,那么您的孩子居然符合“多动与冲动行为症状”9项中的至少7项,这同样很让人困惑。联系这些事情,我有一个推测,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可能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您也许是一位对孩子要求非常高的妈妈,尤其是对孩子在人前的表现要求很高。在ADHD发生误诊的案例中,父母对于孩子表现的不正确表述是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目前虽然有脑电波分析、生物反馈测试等科技手段协助诊断ADHD,但是在没有这些仪器的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对家长和老师发放的儿童表现问答表作为判断的依据。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以不正确的方式予以反馈,会导致得出错误的诊断结果。在快速诊断表中,“……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来爬去。(4) 常常很难静下来玩,或安静地从事活动。(5) 经常处于活动状态,不安于室。(6) 常常话太多,而且话题转换频繁。……”这些表述,对于一个对孩子礼仪要求很高的家长来说,他的评判尺度和一个对孩子持放任观点的家长的评判尺度是非常不同的。也许在崇尚自然发展的家长眼中,只是孩子的正常行为的那些表现,在一个要求很高的家长眼中,却是符合ADHD多动判断标准的表现。如果您是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造成对孩子行为的评判过严,就会造成把孩子的正常表现也都视为符合上述负面表述。

  所谓“当局者迷”。也许,您请教的那几位专家和教授,就是看出了这个问题,又不便向你直言,于是采用了其他方式让你相信孩子不是ADHD。这个推测如果成立,就能合理地解释我上面提到的那两个“令人困惑”的事情——您的孩子根本不符合好动的标准,专家和教授却不便当面直言你的评判过严。面对当面求医的你,他们只好以你能够接受的话让你相信,孩子不是ADHD。这其中不符合ADHD基本常识的部分,由于你不是这方面的医生,所以也分辨不出来。

  以上的各种观点和推测,不是要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分析,帮助大家了解ADHD的常识。同时,也帮大家列举一些可能造成ADHD误诊的情况。我很期待rab妈妈的回复,希望您能将专业人士的看法反馈回来,让我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想要了解更多, 请添加 1381391093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