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14:59:38作者:网络来源:ChinaZ

  导读:孩子得了抽动症,并不是因为坏习惯,而是病情发作导致,但有些家长误以为这是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加重孩子病情。家长们不仅不要打骂孩子,还需要多加呵护,及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治疗。

儿童抽动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配合治疗也相当的重要,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物理疗理,来配合医生的治疗,加快孩子康复的日程,下面就杭州复旦医院抽动症专家张连舫医师给各位家长提一下几点建议:

  1、切勿责怪、打骂孩子

  孩子患上抽动症,难免会控制不住抽动症状,理解孩子并非有意为之。如果病情一时得不到好转,家长千万不要埋怨责怪和打骂孩子,这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越责怪越强制只会让孩子感到紧张、自暴自弃,加重病情,性格变得胆小、自卑。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包容孩子,理解孩子!

  2、鼓励患儿与同龄人接触

  家长要多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鼓励患儿多参加各类活动,与同龄人一起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同时疏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抽动症症状,并帮助患儿获得同伴的接纳和理解,让患儿振作精神,放松情绪,不再内向自卑。

  3、心理辅导也很关键

  家长、教师及周围的人,都要给与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辅导,正确看待孩子的抽动症症状。老师也要告诉周围的同学,不要嘲笑患儿的动作,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

  4、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康复

  家长切勿只注重医院对患儿的治疗,良好的家庭气氛也会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家庭的温暖可以舒缓孩子的紧张和不安,消除孩子对自己病情的恐惧与焦虑,带来安全感,这对健全人格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切勿因孩子的病情而对孩子过分保护

  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受到别人的起伏和嘲笑,于是对抽动症患儿过分保护。比如不再让孩子与周围人接触,限制孩子的各类活动和正常交往。这样封闭式的教育,只会让患儿更自卑,无法和周围人正常交流。长此以往,不仅对孩子的病没有丝毫帮助,还会加重病情。

  6、合理安排抽动症孩子日常生活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从规律性的作息时间。让患儿少看电视。少上网。夫妻吵架、激烈动画片及电影、紧张惊险的小说等均对孩子不利,家长要尽量避免此类因素对抽动症患儿的影响。个别患儿有自残及伤害他人行为,家长要把利器、木棒等放在适当位置,不让孩子容易拿到。

  7、调整抽动症患儿饮食

  由于抽动症患儿大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因此,在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以免更耗阴精,更助阳亢之势。另外少喝可乐、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及带色素的饮料,少吃方便面,膨化食品、奶酪、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服药期间特别注意尽量少吃姜、葱、蒜、羊肉、驴肉、海鲜、生冷食品等、忌烟酒,禁服绿豆汤。

  润之杰温馨提醒:对于家长,儿童抽动症既不能轻视,也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投医,因本病病因复杂,表现不一,且反复交替发作,易同其他病相混淆。这里,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找有经验的儿科、小儿神经科或儿科专业医务人员,以便科学、合理诊断,及时治疗。

  抽动症的病程较长,如果发现患病就停学,势必影响学业。所以,症状不重的孩子,如仅有眼、鼻、面部肌肉抽动或四肢抽动不影响看书和拿笔的,都应以适当方式告诉患儿的家长和老师,其异常动作是疾病所致,不是故意的,不要以此责备孩子,尽量避免孩子与别人交往时产生自卑心理。

  出现了抽动症的症状,要及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国内治疗方法主要以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为主,大脑生物反馈技术作为行为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是连接传统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的桥梁。以其特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普通医学和精神卫生领域均有应用。


想要了解更多, 请添加 1381391093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