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15:27:05作者:网络来源:ChinaZ

  家长群里总离不开孩子多动抽动一类的话题。男孩子的家长聊到这个话题反应最为激烈,纷纷表示对家里的“破坏王”“混世魔王”表示无奈,更有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呢?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又称为“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是一种儿童常见病症。在学龄儿童中,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可达28%,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以及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男孩多于女孩,经治疗预后良好,多至青春期好转。关于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了,可能与遗传、代谢因素、出生前后的脑损害等疾病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为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不足,以致引起自我控制力的不足。近来,不少研究者发现,小儿多动症的发病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多动症与顽皮非常相近,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区别上判断。

鉴别小儿多动症的措施-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

  第一,注意力方面正常男孩虽然好奇、好动但遇到感兴趣新鲜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地去听、去看、去做还讨厌别干扰;而多动症儿童几乎没有什么注意力玩什么都是心不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顽皮儿童陌生环境里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种自我控制能力坐不住静不下来。

  第三,行为活动方面顽皮儿童好动般都是有原因、有目的的,而多动症儿童行为多具有冲动缺乏目的性。

  第四,药物观察方面,顽皮儿童服用镇静药物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多动症儿童服用此类药物之后不仅不会安静反而更加兴奋。

  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多动症的孩子从小就比较难带,在胎儿时期胎动就很历害,出生以后更显得活泼,不安宁,手脚乱动甚至在吃奶时候也不安静,喂养困难,老哭,难以入睡,睡着以后又易醒,早晨醒的又特别早;有的则是睡的很死,难以唤醒,但醒来就立即要起床,学走路时也是慌张跌倒,老是翻弄可能得到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所分散,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不能控制的。这些孩子做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非常冲动,没有耐心,在做集体游戏时,常常会突然跑上前去进行破坏。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会突然大哭,又会在几分钟以后象没事人一样又说又笑。

1554103736115273.jpg

  6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诊断为多动症,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即使是再大一点的孩子,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0~6岁的阶段孩子有一些细节也可以提醒家长提早关注,多动症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生物反馈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正确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抗病态性条件联系,从而纠正和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消除病体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虽然兴起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多种仪器,分别或是组合同步显示人体的脑电波形、肌电水平、皮肤电阻、脉管容积、心率、血压、皮温等生物信息。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法由众多国内外医学专家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在针对多动症、抽动症、失眠、焦虑等行为精神疾病方面,优于药物及其他物理治疗,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前后被全球262家科研机构临床认证,92种学术期刊收录、科研论文已达300余篇,充分展现了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广阔的医学前景。

  本仪器的治疗不会对患者产生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且治愈之后不会复发(临床)因为本仪器采用的物理治疗,通过治疗,最终改善的是大脑本身的功能。目前市场上治疗多动症/抽动症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中药、西药以及大脑生物反馈疗法。中药虽然副作较小,但是能否治疗多动症/抽动症还有待考证,其功能主要在于调理脾胃,而非治疗;西药虽然能够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太大,长期服用将严重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且耐药性极强,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

  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看完这篇文章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拨打24小时服免费服务热线:18127937726,也可添加官方微信号:dnswfk 进行咨询,更多相关信息专家来告诉您。


想要了解更多, 请添加 13813910937 联系老师